三招克服学习“高原期”

时间:2018-06-06


段素玲

    不少学生上了初三后都有这样的苦恼,自己还是像以前一样努力,但成绩不见提高,甚至有所退步。于是,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感觉无能为力,以致丧失信心。其实,初三阶段学生出现“心理高原期”反应是正常现象,只不过每个学生经历“高原现象”的时间有早有晚,程度轻重不一而已。

心理高原期”是指人的大脑和体能接近极限的时候,有近乎窒息的感觉。主要表现为焦虑、烦躁、失眠、记忆力下降、厌学、学习效率降低、思维反应迟缓等。那么,学生该怎么面对“心理高原期”呢?  

一是学会交流,勇于倾诉。 处在“心理高原期”的学生,要及时向自己信任的朋友、老师和家长倾诉,把心里的郁闷、烦恼说出来,这是保持自己心理健康的一种积极行动,也是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最佳途径。

    张洋,201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一中。谈到如何调整自己学习状态的时候,她说:“临近中考前的三个月,我总是打不起精神,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自习时间,只要一拿起课本或复习资料,就觉得脑袋都大了,很难进入学习状态,怎么也学不下去。我非常着急,几乎都要崩溃,还经常以泪洗面。同学们看到这种情况就和我谈心,我把自己的情况一股脑都说了出去,自己的心情渐渐就好起来了,又回到原来的学习状态。”

    张洋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学习优秀的学生也有“高原现象”。但如果和朋友多交流一下,得到他们的鼓励和关心,或者谈一些相互感兴趣的话题,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这样就能消除烦躁、疲惫,逐渐走出“高原区”。

    二是挑战极限,战胜自我。 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很多学生在疲劳状态下持续学习,长时间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用脑,使得大脑皮层某些部位处于抑制状态,甚至出现紊乱,以致应有的兴奋点消失了,不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产生“高原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学习效率下降、力不从心,本来已经掌握的知识难以在短时间内反映出来,或者面对问题无从下手。不管“高原现象”带来的烦恼有多少,它都不是学习的极限。学生自己要把“高原期”看作是“缓冲期”和“调整期”,暂时停止学习,做一些自我放松的事情,如听音乐、和同学或老师聊天等。

    只要相信自己能平稳顺畅地度过这个“心理高原期”,学习状态将跨上一个新高度。经历了“高原期”的挑战后,你会发现自己变了很多,比以前更有自信。

    三是抛却浮躁,耐住寂寞。 中考前,各学校的复习安排不一样,但大量地做题和考试是必须的,这个过程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这就需要我们要耐得住寂寞。而且每一次的模拟考试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带有刺激性,容易引起学生内心的波动。对于处在“高原期”的学生来说,出现成绩不如意也属于正常现象。我们必须正视它的存在,不能盲目急躁,而要理性对待。考试的真正目标并不是为了拿满分,而是保证掌握的知识不丢。

    做成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暂时的停顿其实正是取得更大突破的转机。“高原现象”是很多初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只要采取适当措施解决,就会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人“柳暗花明又一村”。

 

摘自《家长》2018年总第2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