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人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时间:2018-07-11


王海银

    据霍金《我的简史》记述,霍金入牛津大学攻读物理学之初,并非一个勤于探索的好学生,据他估算,他在牛津3年期间,大约只用功l000小时,平均每天1小时。当时牛津校园里流传着一种观点叫“灰人理论”,其主导的学术态度是“反对刻苦”,你要么做到不努力也智慧过人。要么坦然面对自己的极限,接受一个四等的学位。假如你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位而发奋努力,就会被视为“灰人”,这是牛津词汇中最坏的诨名。在牛津的师生看来,试图凭借过度的努力来弥补天分的不足,无异于浪费生命,是不明智之举……

    这一理论,彻底颠覆了我们崇尚努力的传统观念!

由于文化传统和现实处境的差异,我们可能无法理解这一理论,也不会赞成这一理论,但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下面一些启示:   

其一,不过分夸大努力的作用。“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之类的励志格言,不过是一种激情表述,而非科学命题。像爱因斯坦、霍金这样的天才,普通人再努力也难望其项背。现实中,智商低、学习能力差的同学,通过努力而赶超“学霸”的案例也极其罕见。许多家长、老师将学生学习差的原因归结为不够努力,其实,一开始就怕苦怕累、没有进取心的学生是极少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学习能力差,在学习中遇到了凭努力无法克服的困难,才灰心丧气,放松努力的。相反,有些“学霸”看起来学习很努力——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其实,由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多少困难,反而从中得到了许多乐趣。实际上并没有付出太多的努力。

    因此,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而言,与其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过分努力,不如努力去探索适合自己的领域,或者降低目标,不执着于考大学,而选择上技校、职高。唯有对于智商高、学习能力强,但由于某种原因(比如沉迷电子游戏)而耽误了学业的同学而言,努力才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过度努力会带来许多副作用。凡事过犹不及,怕苦怕累,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固然不可取,但过分努力,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每天学习十四五个小时,同样也弊端多多。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太多,势必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如体育锻炼、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社会实践、体验新鲜事物、发展兴趣爱好、帮父母做家务,等等,最终影响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数学家陈省身所谓的“不要考l00分”,就含有这个意思。另外,过分努力,致身心于过度的疲惫状态,反而可能降低学习效率,适得其反。因此。努力一定要以不影响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为前提。家长和老师无视学生的基础、智商和学习能力,为其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逼迫其去努力,是反科学、不明智的。   

过度努力,从好的方面讲,是上进心强,但换个角度看。则是好高骛远,功利心太盛,不甘于平凡,是将成功与幸福之间的联系看得过于紧密。古今中外,杰出的人才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注定要做平凡之人,世间也有许多平凡的工作需要人来做。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坦然面对自己的极限,顺应自然,量力而行,做好当平凡人的准备。怕就怕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而不得,损害身心健康,最终连身心健康的平凡人也做不成。

 

摘自《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2018年总第6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