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孩子的“酸葡萄”心理

时间:2018-11-14


钱如俊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媛媛和寓言《狐狸和葡萄》里的狐狸一样,患上了心理疾病——嫉妒。

    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绪表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看到妈妈抱起别人的孩子,就会很快地跑过去,哭着闹着要求妈妈立即抱自己。嫉妒之心人皆有

之,只是大人们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动声色,而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表露无遗罢了。

    虽说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可以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如果孩子长期处于消极不良的嫉妒心理体验中,就会演变为人格的一部分。嫉妒心强的孩子,内心其实很脆弱,很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产生诸多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如何纠正孩子的酸葡萄心理,让孩子的心境变得明亮而健康呢?

同情:

    嫉妒心燃烧着的孩子,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用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愤怒、沮丧、怨恨、自惭、自责

    其实,被嫉妒烧烤着的孩子很值得同情,因为孩子本意是向好的。父母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从妒火中拯救孩子,让孩子因嫉妒产生的负面情绪找到一个宣泄口。

    最好的宣泄口是父母的耳朵,父母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的苦恼,接纳孩子无论对错的真实感受。

    父母的倾听,不仅能及时宣泄掉孩子的负面情绪,化解可能存在的攻击性,使孩子的心绪归于宁静,还能够赢得孩子的信任,了解到事情的原委,为下一步

开导孩子找到用力的方向。

扩容:

    同情孩子的苦恼,不等于迁就孩子的缺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缺少宽广胸襟的人,是飞不高也飞不远的。

    首先,给孩子扩容,父母得做出宽宏大量的榜样。在生活上工作上,父母也会遇到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每当这时,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表现,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部活的教材。小肚鸡肠的父母,妄议他人过、不找自己错,孩子宽阔的心胸会变得狭窄;胸怀宽广的父母,“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孩子耳

濡目染,狭窄的心胸就变得宽阔。

    其次,要教育孩子看开一点,凭什么你是最好的?为什么好的东西非得属于你?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要磨灭孩子追求卓越的锐气,而是要打磨孩子唯我独尊的

傲气,让孩子知道:追求卓越的过程才是美好的,卓越能够实现固然好,不能够实现也应当坦然接受。

正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正视自己。

    自我认识上,许多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最棒,一味地表扬孩子,满足孩子的好胜心,以至于孩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当有人说别人

好,没说他好时,孩子就难以接受。这些父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伸出一双手来,告诉孩子十个指头有长有短,长有长的好处,短有短的优势。再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恰当地指出孩子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帮助孩子认识到某方面是自己强,某方面是别人强,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确认识自己。

思维方式上,嫉妒者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总是揭短贬损别人,不正视自己与别人的距离,不用力去追赶。这种思维方式,结果只会把自己越比越短。父母要告诫自己的孩子,没别人优秀不可耻,但不正视与优秀的距离,不虚心向优秀者学习,丧失自信和前进的动力是可耻的,是一种逃避与软弱。

升华: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有很强的自尊心。如果看到别的孩子比自己好,心里一定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而这,犹如开在嫉妒沼泽里的一朵睡莲,放大它,就能让恼人的嫉妒升华为激励的动力。

    父母要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告诉孩子,要想自己更优秀,靠贬损矮化别人让自己看上去高大只是一种臆想,也是不光彩的,唯有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追赶别人,使自己达到或靠近优秀才是正确的做法。这样,既保持了自己的长处,又虚心学到别人的长处,优秀才会更多更真实。

    嫉妒是把双刃剑,父母握正了,孩子心中的酸,就能点化成生活中的甜。

摘自《中华家教》2018年9月总第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