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教育当何为

时间:2019-10-29


吴秀娟

 

l0月1日,新中国迎来70华诞。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和自豪的日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当何为?怎样让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行与思。

大声说出你的爱

    “中国,你的名字,是我听过的最美的情诗”“汉字那么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最爱的那几个”“我守护你,不论何时何地。我不是一人之力,我是十四亿分之一”……近日,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纷纷以自己的方式表白,为新中国70华诞庆生。

    “爱国,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沉而忠诚的情感,是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道德准则和精神追求。”在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教师吴武夫看来,近日,香港发生极端暴力事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麻烦制造者”是那些缺乏爱国主义教育的年轻人。香港乱象的发生,从侧面反映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行之必然。

    审视当下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依然存在一些亟待反思的问题。有时,一提起爱国,学生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董存瑞炸碉堡”“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画面,可这些场景大多是识记性的内容,这些内容课堂上讲了,试卷上考了,却难以“走心”;有时,看似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却成了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灌输,同样的道理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形式内容枯燥乏味,多少有些老调重弹的意味,学生不免心生抵触;有时,“高大上”的爱国主义教育话题,虽然可敬,但于学生而言却不可亲,更不可学,似乎爱国是件遥不可及、与己无关的事;有时,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业成绩的比拼上,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事……

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教育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但不管经历怎样的变迁,它始终是一门贯穿整个人生的“必修课”。对于学校而言,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课堂,爱国教育最前沿

    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今天,我们该怎样跟学生谈爱国?对学校来说,课堂无疑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沿阵地。

    “所有教师都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者。”衡阳市石鼓区角山中学教师刘和平认为,爱国主义教育要融入常规教学之中。它不是空洞的说教,更不应背离学科教学实际。作为学科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爱国思想。其实,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只要用心研读教材,就会发现在传播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有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知识,在恰当的时机“画龙点睛”。

    爱国主义教育融人常规教学,务必首先端正教师的思想。一些学科教师认为,学科教学重在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至于思想教育,则是学校领导、班主任要关心的事。甚至连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也主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应试能力是否过关,忽视了德育课程本身所应承担的思想教育之责。“所谓‘教育’,自然应该‘教’与‘育’并重,决不能重‘教’轻‘育’。传道授业解惑是为师之道,这其中,传道无疑应放在首要位置。”刘和平说。

    在学科教学之外,日常教育生活的点滴同样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例如,开展主题班会时,引领学生理性思考“我与国家”的关系;当祖国同胞身处危难时,呼吁学生捐款捐物、施以援手,让他们理解爱国并不全是宏大的政治命题,有时为他人点一盏灯的作为与担当也是爱国情怀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平江县三市中学教师余民强建议,如果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仅仅是枯燥陈旧的历史故事,只会缺少新意,让人心生反感。不妨通过微信推送、多媒体互动体验等方式让爱国主义教育搭上时代的列车,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和途径,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让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入脑人心。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很长一段时间,爱国主义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原因之一在于理论知识过多,行动体验偏少。事实上。爱国主义教育不能“隔靴搔痒”。生活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战场”,必须抓住生活实践这个“牛鼻子”,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成民族复兴之大器。”湖南师大附中校长助理蔡任湘表示,要想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学生,离不开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

    7月14日,该校启动了2019年农村生活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l000余名准高二学生“挽起裤腿下泥塘”,分赴浏阳、韶山、衡山、耒阳、攸县等地,开展为期5天的农村生活体验。

    近年来,湖南师大附中将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每到寒暑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农村生活体验、企业生活体验、军营生活体验和职业生活体验,拓宽学生视野,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社会、观察世界,用心感受国家发展的历史变迁。

    对于城市的中小学校如此,对于地处偏远农村的学校而言,生活同样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通道县侗族自治县二完小教师杨红春的理解中,红色乡土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就通道而言,县域本身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积淀。l934年12月,红军长征经过这里,召开了历史上颇有盛名的通道会议。穿越历史回到现实,通道转兵纪念馆、红军小水战斗纪念碑、黎子界红军墓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一扇了解祖国历史的窗口。在开学初、清明节等重要时段,杨红春常常会借助这些乡土“红色基因”,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文化纪念地、聆听革命老战士回忆往昔,或组织学生进行乡土红色手抄报比赛、讲述本乡本土的红色革命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此外,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爱国并非遥不可及,也并不都是抛头颅、洒热血这样的壮举。升国旗时肃穆而立,向国旗行注目礼;在日常生活中遵纪守法、好好学习、礼貌待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这些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也是爱国之情的具体表达。

 

摘自《湖南教育》2019年总第10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