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严苛式自律

时间:2020-07-07


宋鸿沄

 

曾国藩从来都认为自己很笨,只能抱朴守拙。这既源于其父念、背、打教育方式的僵化,也源自幼时自身不开智、无见识大世面。念死书结硬寨”“打死仗,足见其早中期个性的痴愚。就是这么一个笨人,是如何在人生道路上成功逆袭,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呢?答案很简单:严苛式自律的修身之道。

自律的笨人与挫折教育

1832年春天的一个清晨,湖南湘乡县荷叶塘的一座普通农户门前,-对父子相视无语。43岁的曾麟书带着22岁的长子曾子城(曾国藩初名)-一起去赶考。何以无语?老曾进科场16,依然是个童生。老童生是受当时学子嘲笑的对象,再看小曾,那年也是他自14岁人考场后的第6次科考,前5次步其父后尘均未中。父子俩于此时此景岂能有语。
    屋漏偏逢连雨天。曾国藩第6次科考不但没中,还被主考把试卷挑出来加以文理不通悬牌批责",放在金榜之侧用来警示其他莘莘学子。什么叫 文理不通”,依照清代文考律法,说白了就是文章狗屁不通。曾国藩当时差得啊,恨不能投河自尽。投河成了他日后面对人生重大挫折的标配。
    屡战屡败,关键在于能否有定力屡败屡战,最终一战成名。在当今课堂内外,多少学子能静下心来看书、写读书笔记?多少学子能看淡眼前成绩的得失,抱朴守抽,步步为营,永往直前?解决这一问题的要旨,不仅仅在于学习本身,更要跳出学习来解决:从挫折中学会人生的自律!人生不同于学习数术,智力超群者先;人生也不同于习得艺术,天分佼佼者能。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点儿如曾国藩那样的笨功夫,以及越战越勇的自律自强精神。
    曾国藩第6次科考失利后痛苦万分,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这时,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自律就突显其重要性了。自律就是吃得苦中苦,就是不放弃。他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总结他人经验,己之教训,进行积极备考。于是,7次科考,终于拿下秀才资格证,为后面的省试和殿试铺平了道路。家长们,学习乃至于做事业是不是都需要这样的自律都需要笨牛般地下苦功呢?
    自律式笨功夫和挫折教育的关系是什么?管国藩在日记里这样认为:首先,能够自律的笨人无智力资才,必须比别人更虚心,更多付出,才可能跟上别人的步伐,此所谓笨鸟先飞。其次,笨人从小一定会面临更多的困境、窘境、责难、挫折,接受的挫折教训和教育也就较常人更多,因此,其抗打击能力超级强悍,逆商较常人高,此所谓屡败屡战,这也需要强悍的品格自律。
    曾氏日后战胜无数困境险阻和他的近乎严苛的自律有着密切关联,笨而持远好过聪而惰。反观今人,之风浓郁,做事越巧越好,越少力气越好,越走捷径越好。曾国藩能够成功逆袭,靠的就是此泰山压顶般的自律式笨功夫。以此来看,当今学生身上是不是缺少了点这样笨笨的自律精神呢?这是家长们需要考虑的第一个现实教育要 :自律自强、坚韧不屈、勇往直前。

修身与自律教育

曾国藩高中进士后,衣锦还乡,湖南督、府两道引以为豪,一时风光无两。1839 年年底,曾国藩赴任北京。真是不到京城不知道自己的官小,不到翰林院不知道自己的浅薄。曾国藩又-次陷入痛苦 ”之中,这次是自卑。曾氏-口湖南土话,不会说当时的普通话”,同僚听不懂,讥笑之,此其一。他相貌平平,土头土脑,穿戴更是土里土气,不人当时的阁僚风尚,在同僚眼中就是典型的土包子”,此其二。他除了四书五经外几乎没看过其他杂书,学识浅薄粗陋,甚至是孤陋寡闻,在翰林院工作这点墨水怎么可以,他和翰林院的同僚大儒谈文论武时基本上对不上嘴,窘态百出,此其三。他为人刚正,不懂迂回变通,难免说话办事不经意间得罪同僚,平添了许多烦恼,此其四。总之,这时的曾国藩从气质到观念都俗不可耐。
    怎么办?曾国藩决定再一次对自己痛下狠手,修身着眼,通过严苛的自律来重新做人。这时的曾国藩正好30岁,他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善。为此,他还给自己定下了十二条军规”: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当然,古人和当代生活场景完全不同,不可叶公好龙、坐井观天式的生搬硬套,而需领会其自律的要旨所在。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律的人生最美。我们不妨透过普国藩的自律来汲取- -些有益的养分供家庭教育借鉴。比如作字,曾国藩给自己规定,每天早饭后要练习半小时的毛笔字。毛笔字也好,钢笔字也罢,关键在于练习。现在很多学生字写得像天书,无法示人。基于此,家长们平时要重视孩子的文字书写,不仅为了好看,更是培养一个人的性格。 再比如,早起”“养气”“保身,这三者中蕴含着勤奋和志向趣味。孩子们能否早起去锻炼身体,跑步健身,能否摒弃手机网游的诱惑,把精力转移到学业上来,能否摆脱低级趣味,不至于影响身心健康。
    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在曾国藩自律之道的映照下找到解决的方法。自律的养成是极其困难的,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痛下决心长期忍耐践行,实属不易。自律的人生不一定很美,但不自律的人生可能会有点糟。

 

摘自《家长》2020年第5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