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成功不忘引路人

时间:2021-07-14

2021年以来,于和伟因主演的《巡回检察组》,被无数观众当作“演技教科书”反复品鉴。被捧高位,他却推辞道:“世人谬赞,言过其实,实不敢当。说多就不值钱了,不要给自己头上戴那么多的王冠,太沉了。轻装前行不好吗?”

于和伟出生于辽宁抚顺,3岁时父亲离世,母亲靠卖烤红薯把他养大。那年中考失利后,于和伟选择复读。由于当时的家境承担不起每个月5元钱的补课费,他想辍学。这时,吴红斌老师了解情况后,主动伸出援手:“这个学生我来管,5元钱从我工资里扣就行了。”吴老师像慈父一样照顾他,于和伟也把吴老师视如父亲一般的存在。直到现在,功成名就的于和伟一直铭记师恩,一有时间就回老家看望吴老师。

2020年,央视情感节目《走在回家的路上》摄制组真实拍摄了于和伟去沈阳探望吴老师的情景。前往吴老师家的路上,于和伟跟吴老师通了电话,只听电话那一端的吴老师兴奋得像个孩子:“等你啊,臭小子!”在车上采访中,于和伟对着镜头说:“走在回家的路上就是找自己,找最初的自己。”赶到吴老师家时,老人早已在门口守候。岁月让吴老师白发苍苍,佝偻着身体。 看到吴老师的那一刻,于和伟情难自己,忍不住抱着老师失声痛哭,情绪久久不能平复。

聊天过程中,于和伟说:“吴老师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贵人,是我在人生十字路口上最好的指路人,我对他的感情和依赖,是有对父亲的感情在里面的。”于和伟十分关心老师的身体状况,得知老师因糖尿病引发白内障、听不清等多种并发症状,便立马去药店买了一个血糖仪,又送回到老师家中,仔细教着老师如何使用血糖仪,并反复叮嘱老师定要时刻检测、注意身体,他向老师承诺自己以后一定多多回来看望。

当年,于和伟二次中考考进了抚顺幼儿师范学校学音乐,毕业后,又考上抚顺市话剧团,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第一次拍戏是在一个话剧里饰演农村团支书,他说话操着“东北大碴子味儿”。选他的副导演感觉“丢份儿”,训斥说:“你也算是专业单位的,怎么普通话都说不好?太掉价了!”于和伟很惭愧,但他以自已紧张说不好普通话为由,想要蒙混过关,没想到副导演直接让他来一段绕口令:“你能说好什么呀?给我说个‘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说!"这可难坏了于和伟,最后竟然留下一句“我不说”,起身走了。

经此一事,于和伟兜里整天揣本《新华字典》,时时翻阅,最终戒掉乡音,练好了普通话。在《觉醒年代》中,他扮演的陈独秀有一场激情演讲,都是对照原来的演讲稿还原的,还要把当时的措辞方式口语化。5页纸的台词,演讲时间六七分钟,他一口气下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一条就过,导演和场记都忍不住跑到他跟前边鼓掌边说:“于老师太牛了!我们对着剧本看,一字不差!”而这让于和伟深感自豪和荣誉感的同时,他却愈发感激与怀念那位曾经批评他普通话说不好的前辈原辽宁电视剧制作中心副导演景明。

于是,时隔28年,于和伟特意托友人找到景明导演,并向他当面表达谢意。再次相见,于和伟不禁红了眼眶,两人都为这份跨越近30年的缘分感慨不已。于和伟说:“人要学会正确的反思,在我回头看的时候,越觉得您很重要,您是在我最重要的时期推了我一把的人,要感谢您,因为有您让我获得了更多人生经历。”在跨过时间的长河之后,这份缘分着实让人感动,也会历久弥香。

生活中人们总会忘记很多事情,而于和伟善于去回看,去感恩,去重温。当我们走得太快太远,不要忘了我们从哪里出发;当我们走得太快,不要忘了我们为什么而出发。不忘来时路,不忘初心,才能无悔。于和伟说:“我演过英雄,也演过枭雄,演过商人,也演过浪子。对我而言,每一段故事都是一场历练,每一个人物都是一次重生,角色在舞台上就位,自己要在生活当中扎根。我一直忘不了自己的初心,忘不了这辈子对我有过帮助的人。人生知己难遇,我非常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会当成一生的财富来收藏,永远感恩且深情地活着。”诚哉斯言!

 

摘自《做人与处事》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