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回家

时间:2021-08-04

1978年5月20日中午,晚春的北京开完最后一丛洋槐花,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花香。

美国副总统专机“空军二号”降落在北京机场,飞机上的布热津斯基透过舷窗看见黄华,不禁暗自高兴。
    黄华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他亲自接机表明这次访问级别很高,两国关系很有可能更进步。
    作为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重启尼克松下台后停滞不前的中美关系,尽快推动中美建交。为表诚意,布热津斯基还带来两件特殊的礼物——一面中国国旗与一颗岩石,它们都来自月球。
    当时的中央领导认为,旗帜有没有上过月球无从考证,岩石可以交给专业人士“验明正身”。
    此人远在贵阳,被中共中央办公厅一个电话喊到北京。他打开装着月球石的玻璃盒时愣住了,样品不到一粒黄豆大。原来美国人用凸透镜做玻璃盒,放大了形状,看上去拇指大小的岩石其实只有1克。
    他小心地把月球石剖成两半,0. 5克拿来做研究,0. 5克送给北京天文馆珍藏。通过4个月的分析,他带领团队写出了14篇论文,岩石的真身一一浮现。他甚至推断出这是由“阿波罗17号”飞船采集来的样品,在参考美国公布的数据后,他告诉美国人,你们这块岩石的编号是70017-291。
    他就是“嫦娥之父”欧阳自远,“嫦娥”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他当时一定不会想到,42年后的“ 嫦娥五号”,一次挖回来2千克月球样品,扫当年的窘迫。
    2020年12月17日凌晨2点,“嫦娥五号”的返回器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
    对于中国这次探月行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发了一条推特,内容大概为中国“嫦娘五号”已经开始努力获取月球样本,我们希望中国向全球科学界分享数据,以增加我们对月球的了解,就像当年“阿波罗”任务那样。

    月亮活着吗
    1969年到1972年,美国6次将12人送上月球挖土,“一镐镐"挖回来381.7千克月球样品。
    1971年,“阿波罗15号”降落在月球上的亚平宁山,戴维·斯科特从月球车下来没走几步,就踢到一块水晶,水晶在白色与灰色之间轮转,非常美丽。同伴詹姆斯·欧文当时心有所感,仿佛这块水晶正在那儿等待他们到来。
    他们认为这是原始月壳的一部分,至少有45亿年历史,并将其命名为“起源石”,这是“阿波罗登月计划”带回的最著名的月球样品。
    “阿波罗12号”指令长阿兰·比恩是第4个登上月球的人,他曾在月球发誓:“如果我能回到地球,我将做自已喜欢做的事。”比恩喜欢做的事是绘画,他用混合了月尘的油彩绘画,画的全是他看过的月球景色,其中一幅《阿波罗精神》在其个人官网上售价高达433700美元。
    当比恩挥毫泼墨之际,欧阳自远领衔的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正围着0.5克月球石忙碌,慎之又慎。这后面还排着一串长队等着拿月球石做研究,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中科院原子核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就算这次我们带回来2千克月球样品,相比美国的381.7千克依然是小巫见大巫,美国
人到底图什么呢?
    这还得从当年美苏太空争霸说起。放卫星上天,加加林从太空看地球,苏联人赢得两轮头彩,让美国急得不行。
    1961年,肯尼迪放下狠话,10年内美国必须抢在苏联人前面登月,“阿波罗登月计划”从此正式开始。这项任务的过程很复杂,结果很简单——只要送人到月球上走一走就算赢,至于落在月球哪里根本不重要。月球正面低纬度地区离地球近,为降低任务难度,美苏航天器的着陆点都选在这个范围内。
    1969年7月20日,世界时间20: 17,“阿波罗11号”登月舱降落在月球上,着陆点约在北纬0°、东经23° 。阿姆斯特朗爬出舱门的时候,苏联的“月球15号”刚好从他头上掠过。
    “月球15号”是“嫦娥五号”的先驱,它在“阿波罗11号”发射前3天升空,希望抢在美国人之前登陆月球并采样返回,好让苏联人挽回一点颜面。为了避免与“阿波罗11号”相撞,苏联还把“月球15号”的轨道参数透露给了美国。
    然而天不遂人愿,“月球15号”坠毁失事。
    它的“遗愿"只能让一年后的“月球16号”完成带回101克样品。
    “阿波罗11号”落地区域叫“静海",“月 球15号”落地区域叫“危海”, “月球16号”落地区域叫“丰富海”,它们都是意大利神学家乔万尼·里乔利在1651年一拍脑袋取的名字。
    “危海”重力增强,说明地下有高密度物质,形成了质量瘤,至于是什么物质,只有留待以后深度钻探才知道。
    美国人将首次登月地点选在“静海”, 而非“危海”,是因为1968年,美国5艘月球探测器在“危海”中心探测到月球上最大的质量瘤,美国人感觉惹不起就闪了。
    战斗民族的脾气是不服就干。“月球16号”“月球20号”在“丰富海”采样成功返回后,苏联卯上了“危海”,誓要告慰“月球15号”的“在天之灵”。
    1976年8月18日,“月球24号”在距“月球15号”躺倒的2. 3千米处成功着陆,并带回170克月球地表下方2米深处的月球样品。
    “月球24号”登陆之后,人类再无探测器登陆月球采样,直到2020年 “嫦娥五号”翩然而至。
    美苏在月球一共采样382千克, 都是无价之宝。2018年,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了3粒小型月球岩石,总重量为0. 2克,来自科罗廖夫的遗孀,最终以85. 5万美元成交。
    当然,月球样品的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美国对“嫦娥五号”采样感兴趣,主要还在于它的着陆点与众不同,那里远离“阿波罗”和“月球号”采样区,极可能存在与之前的样品不同的岩石类型。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肖龙研究组发表了一篇论文,强烈建议“嫦娥五号”在吕姆克山东部的Em4地质区着陆,这里形成于约12亿年前,是吕姆克山及整个月球最年轻的区域。
    据新华社报道,“嫦娥五号”着陆点在北纬43.1°、经51.8°,正好位于Em4地质区。月球火山运动在32亿年前就基本结束了,美苏着陆地区采集的月球样品,年龄集中在44亿~ 31亿年前。“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是距今最近次的月球岩浆活动的样品。

通过对这些样品的研究,科学家试图解释,月球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天体,内部为何能够存在如此长久的岩浆活动,从而可能提出新的月球内部演化模型,并为其他行星的演化过程提供参考。
    “嫦娥五号” 带回来的月球样品可能为人类提供完整的月球历史,这将彻底改变我们对月球和太阳系的理解。

    月球“湿”了
    2020年10月26日,NASA宣布“首次”在有阳光照射的月球表面发现水,全世界媒体蜂拥报道,只有俄媒泼来一盆冷水: 这事儿我们40多年前就晓得了。
    更让美国人沮丧的是,1976年, 美苏为了缓和关系互换了1克月球岩石,苏联的这1 克就来自170克“危海”样品。坐拥381. 7千克月球样品的美国人八成没把这当回事,随手扔到一边,没有好好研究,否则何至于到现在才发现月球上有水。

1998年与2009年,美国先后发射探测器,通过中子探测仪与3微米红外波段探测, 发现月球有水的间接证据——氢,并绘制了月球南北两极的水冰分布。
    步,找出月岩、月壤中水的成因和赋存状态,是“嫦娥五号”带回来的2千克月球样品要解答的科学问题之一。
    建设月球基地,水资源无比珍贵。我们现在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升瓶装水的成本为3.5万美元,这个成本非常高。无法在当地取水,月球基地就很难维持下去,这也是为何在“阿波罗计划”完成之后,美国喊了半个世纪重返月球建基地却至今没见行动的重要原因。
    现在好了,月球终于“湿”了,月球基地还会远吗?
    月球两极有些地方是永久性阴影区,温度一般都在零下163.15,彗星、陨石带来的水分,或者它们撞击羟基转化的水分都被极低温禁锢在陨石坑中,形成一个个深井冰,叫作“冷阱”。在这里,水不仅是结冰那么简单,还会硬得像块石头,并且在长达10亿年的时间内都被冰封在这里。
    科学家估计,月球表面的冷阱加起来超过4万平方千米的冰,相当于安大略湖大小的两倍。人类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太阳能获取月球储存的冰资源。
    这里是建立第一个月球基地的理想区域。水资源保证了基地的长期运作,为进军火星铺路,还有利于开采月球上的“石油”氦-3,这是一种理想的核聚变原料,整个地球的储量只有20吨,月球总储量大约为10万吨,可以满足全球人类万年的能源需求。虽然联合国在1984年通过了《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简称《月球协定》),规定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产,但基于“先到先得"这个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则,对月球资源与空间的利用取决于谁能更早地建设基地。
    本来美国在这方面遥遥领先,“阿波罗计划”完成后,下一步就是建设月球基地,但一来当时不知道月球上有水,估算花费太大,实际回报太小;二来苏联人跑不动了,已经下场休息,美国干脆也拍拍屁股走人,玩航天飞机与空间站去了。
    50年后,美国突然发现,这条赛道上多了一名中国选手。

    星辰大海
    1994年1月25日,美国发射“克莱门汀”探测器再探月球,一大任务就是找水,奏响了人类重返月球的序曲。
    眼看老司机又有新动作,欧洲、日本也闹着要上车。
    月球似乎唾手可得。第二年,这些国家又在德国汉堡召开了有关月球资源的会议,协调各方制定利益瓜分策略。
    虽然中国没有参加上述会议,但欧阳自远在1994年开始深入规划中国的探月工程,他提交了《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报告并获得通过。
    2004年,我国宣布正式启动探月工程,采用家喻户晓的“嫦娥”命名,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制定了2020年以前在月球采样返回的目标,为以后的载人登月、建设月球基地打下基础。
    16年来,中国基本上按照原定计划一步一步地完成了所有的阶段目标。加上预研,中国的登月计划走过了26个春秋。
    “嫦娥五号”之后,“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嫦娥七号”计划执行月球南极综合探测,包括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等,“嫦娥八号”验证能否采用3D打印技术,利用月壤建成科研基地……中国马不停蹄。美国在2004年由小布什政府宣布“太空探索新构想”,并在此基础上于2005年推出“星座计划”,力争在2015年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在月球建立基地。
    美国的航天能力依然强悍,不可小觑,如果SLS能够在2021年成功首飞,这种运载能力达到165吨、超越“土星五号”的火箭,将大大推进美国重返月球的进程。
    民间航天也是美国的一大亮点。 SpaceX正在研发的星舰,有效载荷最高可达150吨,飞船载人能力超过100人,远超当前的上限7人,目标是可重复使用,前往月球、火星等外星着陆。虽然最近次实验SN8爆炸了, 不过一旦成功,就会改变人类航天规则。甚至连亚马逊这样的电商巨头也进入航天领域,欲与SpaceX一决高低。
    总的来说,中国胜在整体计划的系统周密与连续性,但在火箭运载技术上有待加强;美国胜在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但受政治因素干扰总是断档。中美之间形成的这种太空竞赛,更像场马拉松,谁第一个建月球基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长期稳定地持续下去。比拼的根本,偏向于整体系统的工程能力,而非某个单项技术的突破,在这方面中国人更具优势。无须妄自菲薄,我们的前方是星辰大海。
    中美以及全世界的太空长跑,每个参与者都是赢家。真正要拼的,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地对科学的传承。

                                                      摘自《读者》海外版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