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一年级学生的家长?

时间:2022-12-30

如何当好一年级学生的家长?

锦华

 

9月,又一批萌娃背上书包走进了学校。从此,这些以玩为主的快乐宝宝就变身为有学习任务的小学生了。

对孩子来说,这是新的起点。对家长来说,则面临着新的考验。孩子入学后,能否适应新生活、能否有好的表现,刚入学的孩子有什么特点、需要养成什么习惯,而自己又该如何当好一年级学生家长,都让家长们操心。

 

五大变化或许让孩子一时难以适应

在校门口等孩子放学的新生家长王女士说:“女儿上学前,我就觉得她基础差,比如识字量小、口算能力不强、英语单词记不住等。如今一开学,问题全暴露了。我真怕她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焦虑之情,溢于言表。周围家长不断点头,纷纷表示也有同感。

其实,孩子的表现难如人意,情有可原。因为孩子升入小学后,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1.学习环境及人际关系的变化

孩子升入小学后,离开了以玩为主的幼儿园,开始接受要求更为严格的小学管理。小学老师不像幼儿园老师对孩子有很多生活上的照顾,而周围同学也都是陌生面孔,这些都让孩子感到不安。

2.学习方式的变化

幼儿园主要以游戏化、自由探索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与小学分科目、常规课堂教学有很大区别。幼儿园的学习方式灵活且要求低,小学的学习方式相对单一且要求高。孩子被要求长时间坐在座位上,不能随便走动、说话。孩子感到局促,有的甚至因此抵触上学。

此外,课间活动范围变窄。很多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课间不允许学生大声喧哗、奔跑、打闹。

3.行为规范的变化

在幼儿园,孩子的行为比较自由,而在学校,孩子要遵守很多行为规范。从自由随意的幼儿园来到要求规范的学校,孩子自然会感觉很受束缚。

4.学习压力的变化

幼儿园里没有严格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大部分时间以游戏为主。但上小学后,一切都不一样了。每天上午三四节课、下午两三节课,无论是学习的时长还是知识的输入量,都大大增加。不言而喻,孩子的学习压力陡然增大。

5.家长期望值的变化

孩子上幼儿园时,家长感觉孩子还小,通常对其没有过高期望。但孩子上小学后,作业、考试纷至沓来,分数高低成为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家长和孩子都有了不小的压力。有考试就有比较,有竞争就有输赢,家长们大都望子成龙,自然不愿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于是普遍对孩子抱有更高的期望。

身处巨大变化中,有的孩子能适应,有的孩子适应不了,暂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家长要理解、宽容。

 

一年级学生家长不能总盯着学习成绩,首要任务是让孩子喜欢上学

其实,如果家长能够了解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特点,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在起步阶段打好基础、开好头,就会有效降低焦虑。

郑州市仁和路小学校长王芳介绍,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特点有两个“不可能”,一是不可能考虑问题很周全,二是不可能长时间专心干一件事;还有三个“容易”,就是容易忘记任务,容易被打扰,容易缺乏自信。她说,刚上学的孩子有种种难如人意的表现,是这阶段孩子的特点,而不是缺点。

这些特点带有过渡性质,家长要做的是提醒、引导,而不是批评、指责。孩子入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在老师的教导下,其专注力、自控力一天天发展起来,这些现象自然就会消失。但是如果家长不知道这些,一发现孩子表现不好就给予严厉批评、惩罚,不仅效果差,还会挫伤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打好基础、开好头呢?

王芳给一年级学生家长的建议是:

1.让孩子养成先写作业再玩耍的好习惯。否则孩子养成拖延的习惯,成绩会变差。

2.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可以在旁边看书或者练字,不要让孩子觉得我在学习你在玩。

3.陪孩子写作业时,要注意孩子的坐姿。如果孩子的坐姿不当,要及时纠正,以免孩子脊椎发生变形,影响身体健康。

4.放学时,一定要准时接孩子,不迟到,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

5.鼓励孩子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包括老师和同学。孩子有了归属感,就不会感到孤单了。

她强调,一年级学生家长不能总盯着成绩,首要任务是让孩子喜欢上学,“喜欢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动力。他喜欢写字才能把字写好,他喜欢上学才能学习好,他喜欢学校才能更快地适应校园生活。”

 

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把他的学习习惯培养好了,以后孩子轻松,家长也轻松

睡眠习惯好,早睡早起,精力就充沛;用脑习惯好,学习专注,学习效率就高……好习惯无疑是孩子学习良性循环的保证。而小学一二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王芳认为,对一年级孩子而言,重要的学习习惯有三个:

一是紧跟老师。不是目光跟着老师,而是思路跟着老师。老师讲课时,孩子的大脑要跟着老师一起走。

二是自己做。面对孩子的学习任务,家长可以支持但一定不能替代。孩子要有基本的自理能力,从整理书包到写作业,都要独立完成。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读书是他自己的事情。

三是不拖拉。一般来说,拖拉的孩子较被动,总是等着被安排。对此,建议家长反过来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安排的就交给他安排,哪怕他安排得不好,你去帮助他都行,也一定不要把掌控权完全抓在自己手里,要相信孩子。

她说,家长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只有一个技巧,那就是重复、再重复,每天如此,温和地坚持,直到这种行为成为孩子的习惯性行为。

在这方面,王芳认为家长要向老师学习。一二年级的老师会通过不断重复,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家长要和学校保持一致,把孩子习惯的养成放在首位。

纠正坏习惯,任何时候都不晚。但是纠正一个五年级孩子的不良习惯,比起一年级时就让他养成好习惯,难度大多了。所以家长要切记,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把他的学习习惯培养好,以后孩子轻松,家长也轻松。

 

教育一年级孩子,家长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不要认为指责孩子是理所当然的

近几年,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家长对孩子的未来非常担忧,导致焦虑程度普遍提高。小学生家长就因为焦虑程度太高,在给孩子辅导作业时,亲子冲突时有发生。

有个家长回顾孩子上小学一年来的变化,很有感触:“其实,一年走下来,我觉得有些知识,时候到了,孩子自然就懂了,用不着在某一时间点上逼迫孩子完全弄懂。比如认元、角、分。开始孩子总弄混,我费了很大劲儿教,她还出错,我非常生气,家里因此战火不断。现在,不用我教,孩子已经完全明白了。所以,我感觉有时过度逼迫孩子,真不值当。”

这位家长以过来人身份,提醒一年级学生家长,要用慢教育的心态引导孩子。

慢教育,对一年级孩子特别重要。孩子的成长就像跑马拉松,开头慢几步,完全说明不了什么,家长一定要淡定,不用操之过急,更不用着急上火。

正常情况下,一年级孩子面对难题,就应该不会。现在,他正在学习,虽然目前没学会,但迟一些就能学会。

对一年级孩子,家长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不要习惯性地指责孩子。

据心理学研究,孩子的自我发展在六七岁时速度最快。自我发展主要是人的自信心、自尊心、自理能力、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独立学习等能力的发展。孩子刚上学,若是因为字写不好、题算错了就听家长说自己笨,他就会失去自信。所以在起步阶段,家长要鼓励孩子,维护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认为自己笨,家长要打消孩子不好的念头:“你才刚开始学,只要努力,肯定能学好。”

总之,整个一年级,孩子都在起步阶段,听不懂、记不住、写不好是正常的。他们需要家长的不断鼓励和耐心等待。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适应角色的转变,调整好心态,做到耐心、再耐心——耐心了解孩子的特点,耐心教孩子怎样听课、写字、计算,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放学后,与其给孩子补文化课,不如给孩子补体育课

对一年级学生家长来说,还有一件事不能放松,那就是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6~17岁儿童青少年,每日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以及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这是《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对“充分的身体活动”的基本要求,可惜现在多数一年级孩子未能达到。

这块短板需要家长帮孩子补上。

很多家长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怕孩子文化课成绩不佳,于是放学后又在家给孩子补文化课,这是低效的重复,并不可取。因为孩子会认为,反正回家有家长给我补习,课堂听不听都一样,结果造成听课效率低下。

放学后,家长与其给孩子补文化课,不如给孩子补体育课。

有道是,素质教育当从操场开始。睡眠不足和运动不足是孩子学业困难的重要原因,补习应该首选体育。孩子一定要奔跑、跳跃、游戏,才能获得充沛的学习精力。

很多研究都证明,充分的身体活动与孩子的心理健康高度正相关。喜欢运动、每天身体活动充分的孩子,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活动不足的孩子。

参加体育锻炼,还能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增强合作能力,学会与人共处。家长不妨帮助孩子培养一种体育爱好,比如足球、游泳、羽毛球、跆拳道等,用充分的身体活动来消除久坐和精神压力对孩子的潜在威胁。

 

摘自《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22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