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有道,遇到难题时不妨暂时搁置

时间:2023-02-07

张弛有道,遇到难题时不妨暂时搁置

云台

 

我知道解开一道题是很痛快的事,就像在足球比赛中踢进了一个球,你看梅西高兴得都快疯了。我只是想把这样的快乐留给你

儿子小春上小学时,喜欢让我陪他做作业,拒绝妈妈陪,理由是“爸爸好说话,妈妈太死板”。所谓“好说话”,就是善通融、遇事好商量的意思。

对此,小春妈十分嫉妒:“我是妈妈呀,怎么不好说话了?再说,我也是大学毕业,难道小学生的功课还辅导不了?是不是爸爸买好吃的贿赂你了?”

其实,小春厚此薄彼,不是因为跟我更亲近,也不是因为我会解题,而是因为我懂得张弛之道。

比如,小春做作业时遇到难题,抓耳挠腮找不到思路,只好向我求助。我会放下手中的小说,聚精会神地听他说话,然后微笑着说:“想不通就放一放,去喝点水吧,顺便给爸爸也倒一杯。”小春疑惑不解:“爸爸,你是不是也不会做呀?”我笑而不语,温柔地示意他快去倒水。

如果小春喝完水还是找不到思路,我会跟他聊聊别的事,或陪他玩一会儿乐高游戏。有时,小春会懊恼:“爸爸,你到底上过小学没有?这道题对你们大人来说很难吗?”我通常会这样回答:“上小学对我来说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过,这道题我会做。我知道解开一道题是很痛快的事,就像在足球比赛中踢进了一个球,你看梅西高兴得都快疯了。我只是想把这样的快乐留给你。”

说来也奇怪,聊一会儿天、玩一会儿游戏,小春坐回学习桌,总能茅塞顿开。有时玩着玩着他就突然有了灵感,跑回书房,三下五除二就解开了那道难题,然后振臂高呼,高兴得就像梅西进了球。

这时,我会像队友那样上前拥抱他:“好样的,伙计!我就知道你能搞定作业,刚才你只是一时卡了壳儿。”男孩都喜欢这一套。

有了经验以后,小春再遇到难题就会照方抓药,主动离开学习桌,做点别的事,等待灵感的光临。他甚至在做作业前就安排好游戏项目,却也没有因为分心而耽误做作业。所以,小春妈在家的时候,总是看到小春在玩,可是最后小春总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绝对是独立完成。

每次小春妈陪读,小春都要叫苦,因为遇到难题时,妈妈不准他离开学习桌。“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磨蹭。”被妈妈这样逼迫,小春很气恼,解题思路自然打不开,总要熬到很晚才做完作业。

小春妈私下审我:“你跟我说实话,你辅导儿子的时候,他的作业是不是你代写的?为什么轮到我辅导时他那么笨?”

我如实相告:“因为你不懂张弛之道。”

 

打破思维定式,使人产生创新思维,使难题迎刃而解,自然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之感

所谓“张弛之道”,源于成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原义是,宽严相结合是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当我们反复探索一个问题而毫无结果时,如果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某种机遇会突然使新思路浮现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了解决办法。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

酝酿效应的实证案例不胜枚举,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的数学家阿基米德,正是得益于酝酿效应,他才发现了浮力定律。

当时,国王让工匠打制一顶纯金王冠,却怀疑工匠偷工减料,私吞了黄金,在王冠里掺了白银。不过,国王没有证据,因为作为原料的黄金和作为成品的王冠重量相同。国王为难了,于是便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也犯了愁,尝试了各种方法也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十分苦恼。他几乎想放弃了,决定去澡堂洗澡,让自己放松一下。当他坐进澡盆,漫不经心地看着洗澡水溢出,同时感到身体被一股力量轻轻托起时,大脑灵光一闪,突然开了窍,找到了鉴定王冠的方法:同等重量的黄金和白银体积不同,沉入水缸,排出的水量就不同,如果王冠掺了白银,那么排出的水一定多于同等重量的黄金所排出的水。浮力定律由此问世。

小春妈不服气:“这不过是巧合罢了,如果阿基米德那天没有去洗澡,或者只洗淋浴,何来浮力定律?”

我告诉她,美国心理学家西尔维拉在1971年做了一个演示酝酿效应的实验,证明灵光闪现并非偶然。

西尔维拉选了3组人作为被试者,每组成员的性别、年龄和智力水平等都大致相当。西尔维拉要求被试者分组解一道相同的难题。第一组用30分钟来思考,中间不休息;第二组先用15分钟,休息半小时,打球、玩牌都可以,然后回来再思考15分钟;第三组与第二组类似,仍用前后各15分钟思考问题,只不过把中间休息的时间延长到4小时。

结果,第一组有55%的人解开了难题,第二组有64%的人解开了难题,第三组有85%的人解开了难题。耐人寻味的是,西尔维拉发现,第二组和第三组被试者回头思考时,并不是接着原来的思路去想,而是另辟蹊径。

“也就是说,”我总结,“酝酿效应的秘密在于打破思维定式,使人产生创新思维,使难题迎刃而解,自然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之感。”

 

经常让孩子体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快感,他就不会厌学

酝酿效应在生活中被大量应用,只是我们没有察觉。比如,工作中遇到难题,我们习惯于停下手头的工作,出门散散步,给自己换换环境,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我们以为这是休息,其实是在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

为什么大多数公司选择周一开会?不仅是为了让员工打起精神来工作,也是因为通过周末的休息,人的大脑更灵活,创新思维更活跃。

同样道理,逼孩子刻苦学习是愚蠢行为。孩子咬住一道难题不放,苦思冥想,会越来越烦躁,思维效率越来越低,无助于解决问题,还有可能自卑。长此以往,多半会形成厌学心理。所以,我从来不逼小春在学习上钻牛角尖,而是引导他拓展思维,用更聪明的方式解决问题。我认为,经常让孩子体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快感,他就不会厌学。

酝酿效应甚至可以用在考试中。比如,我给小春支招儿,考数学时,可以先看一遍最后较难的题,然后从前往后做,最后的难题也就不那么难了,因为做较容易的题时,相当于西尔维拉实验中的“休息”。同理,考语文时,可以先看一眼最后的作文题目,然后从前往后做,最后写作文时会感觉顺畅许多。小春依计而行,效果非常好。

 

摘自《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2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