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责任中感悟更深层智慧

时间:2018-10-12


余桂霞

 

小学班主任工作需要牵扯很多精力是个让人操碎了心的工作在这份挑战耐心极限的工作中一份冷静的思考会让你非常不同

-些孩子的心,还是让奖励变成鼓励

9月1日,开学第一天,我接手一个一年级的新班级。

第一节“入学课堂”,与孩子们读童诗《第一次点名》,让他们了解课堂纪律;分享《课间十分钟》,让他们知晓“轻声慢步,不乱跑”;诵读《我们的约定》,让他们懂得小学生应举止文明、遵守规矩;欣赏一些相关绘本,让他们知道如何“倾昕”。

下课前我告诉这些孩子们:今天你们努力争做一名好学生,老师就会奖励给可爱的小学生一颗棒棒糖,代表着——你最棒,你的努力给大家都带来了甜蜜。

一天的陪伴,课上、课下、午餐、午睡……时时提醒,常常鼓励。

班上28名男孩子,有10位特别好动,坐不住,注意力很难集中。我的眼睛时刻关注着他们,一个眼神、点起提问、走到身边、偶尔点用上了各种招数。班上14名女孩子,有两位“女汉子”,她们的活泼好动不亚于男孩。但是,这两个“女汉子”其实自理能力较弱,午餐用餐慢且有些挑食,散落满桌子的米粒和菜计……

放学前,总结了一天的表现后,准备给孩子们发棒棒糖。

我突然有些犹豫,有10名小同学是没有达成目标的,这糖是全发呢,还是只发给达成目标的孩子呢?上学第一天的孩子,我更害怕打击这10个孩子的积极性,他们失望了怎么办?但是,一开始说好的“棒棒糖”的意义:“你最棒,你的努力给大家都带来了甜蜜”,他们分明没有做到,我的教育目标怎么实现?

权衡再三,最后决定这棒棒糖只发给达标的孩子,要遵循游戏规则,这是最重要的。再有,要让入学的孩于第一天就懂得,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最后,我还是把10个孩F叫到身边,轻轻抚摸他们的头,给他们分析没能达标的原因,告诉他们下周努力做到这几点,棒棒糖还是属于他们的,但是现在暂时由老师保管。

其实,正在发棒棒糖的时候,我留意到一个男孩子,因为知道自己得不到,他和周边的同学说:“我家有很多很多,我不要老师的棒棒糖!”旁边的小女生接过他的话:“我就喜欢老师发的棒棒糖,这棒棒糖最甜!”她说得并不自信,借此我很自然地过抱住可爱的小丫头:“没错,孩子,这棒棒糖是对你努力的奖励。”我看到那个男孩子沉默地坐在那里,我看得出,他其实已经明白了,老师的棒棒糖是不同的。

放学时,得到棒棒糖的孩子高高举起棒棒糖,向他们的父母讲述自己第一天的校园生活。

我观察到,那个男孩走到妈妈身边,把书包一放,撒娇道:“今天别的小朋友都有棒捧糖,我没有,你去找老师要!”家长找我询问原因,正好我也想借此与家长交流--下,于是我讲述了大体的情况并向家长提出了努力方向……

送走42个孩子,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一天的忙碌结束了,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才刚刚开始——“好的生活环境给了孩子太多太多得之容易的东西,而只有让他们通过努力去获取,他们才能学会珍惜。

赞美自我

在端午节主题的班会课上,爱好看书的小Y同学为全班讲述“端午的传说”,我坐在教室后面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津津有味地听着,心中暗自欣喜:这孩子,越来越优秀了,长期的文学积淀充分反映在他语言表达和主观认知上。

故事讲完后,掌声雷动,小Y获得了全班同学的认可和赞赏。

班会结束后,小Y来到我身边,问道:“余老师,您感觉我今天的表现怎么样?”准备夸奖他的我,欲言又止,反问道:“你自己认为呢?”他高兴地说:“我感觉很不错,讲故事时我能联系实际并拓展内容,但马上又能回到主题上来。还有,我觉得自己站在讲台特别自信。”听完孩子的话,我频频点头,“好样的,在毕业前夕,余老师看到了你的飞跃,这就是厚积薄发呀!”小Y自信地笑了:“谢谢余老师,以后我会更优秀的。”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我感觉无比满足。

Y对自己的信心与肯定,让我想起刚接受这个班级时的一次班会——学会赞美自己。

记得当时有孩子问我:“赞美自己?为什么?难道不是该赞美他人吗?”

我回答道:“自我赞美能让自己的心情更愉悦呀。”

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讲究谦虚、内敛,总觉得自我赞美=自负or自恋。其实,有研究发现,适当的自我欣赏、自我夸奖不仅不会给人留下坏印象,还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我常有意识地让孩子们想想自己的进步,表扬一下自己。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不仅更有自信了,还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感恩。

当然,自我赞美还有很多功课要做,首先就是正确认识自己,其次才是自我赞美。所以,我教给孩子们,在发现自己有所进步时,哪怕不尽完美也需要分析自己的具体进步,直面自己取得进步时的心理感受,肯定进步,给自己加油打气。

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分小组练习并全班交流:

“今天早上,某某让我把数学作业借给他抄,但我拒绝了。我选择给他讲解他不会做的题目。教会同学做题且坚持了自己的原则,这让我觉得很自豪。以后我也会保持这样的态度和做法。”

“上周音乐课上我多次找同学讲话,影响课堂记律。这周的音乐课,我特别督促自己遵守纪律,这是我的进步。以后,我会做得更好,坚持自我监督。”

……

并不是只有在取得成绩或者奖励时才能肯定自己,赞美应该渗入到日常之中,每一个小小的成长都值得被鼓励和肯逞定。当然,我也常常会向孩子们指出自我赞美的雷区:夸大自我表现或贬低他人,不是正常的自我赞美;表扬自己时,是为了让自己快乐,无须刻意为之

我相信,具备自我赞美能力的孩子,人生会更加幸福。

要学会赞美自己,增强孩子爱自己的意识。一个会爱自己的人,人格会更加完美。

高情商的本质

想与大家分享一个拥有很高情商的孩子的故事,她是找们班的“常务班长”。

某个中午,自由活动时间,我正在教室与一些孩子聊着天。只见当日的“值日班长”小M气鼓鼓地走到我面前,一副要告状的姿态:

“余老师,小P在操场七疯迫逗打,我让他不要疯闹,让他回教室……我们的班规说了不能在教室外疯闹……”看来,小M这个“值日班长”的权威被无视啦,难怪这么生气。“可是,余老师,我拉不动他,小P 不听我的,还用石头扔我。”

扔石头?!可别搞严重啦,“有设有受伤?” 我让孩子走近,上下检查起来。

“没有,他没有打到我。”

正当我确认小M有无受伤,另一个班干部小S突然站出来,“余老师,我去把他拉回来。”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小S己经冲出了教室。

小干部们确实很是负责任呀!

于是,我向教室外望去,想看看孩子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就见到,小S快步走到小P身边,试图把小P拉回到教室,们是敌不过小P挣扎,多次尝试未能成功。

见此,我向教室门口走去,小P似乎看到了我,之前的狂躁变得有些畏缩,站在操场七左右踱步,但还是很倔强的样子,就是不回教室。

S有些悻悻而归,有些无奈:“余老师,我也拉不动他。”

我心想,纵然小P同学无视班规纪律, 但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该太粗暴,当然小S还是个孩子,如何做好班干部,如何帮同学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后话……看来我得出去了,正伴我要走出教室时,另一个声音传来:

“我去吧,我有办法把他请回来。”

“常务班长”小F的一声“请”字, 止住了我的脚步。孩子的言语中满是自信,我不由自主地点点头,想给小F一个表现的机会。放心地让他走出教宝,然后转头准备和小S、小M谈谈话。

惊讶的是.就在我整理语言的瞬问,小P同学己经站到了我的身后,旁边站着我的“常务班长”小F。

那一瞬间,小F的身后似于都闪耀着金光……我的好奇心油然而生。我先是忍住了好奇,先与小P交流了一番,对他应有的教育自不在话下——疯迫逗打可能造成的危害……

同时,我又留意到小F特地找小M同学去一旁聊了些什么。难道是要教育小M不该拉扯同学?我的好奇心被兴奋的猜想剌激到爆表。

于是,解决完小P的问题,我走到小F身边:“你和小P说了什么,他这么快就回了教室?”

孩子眼睛亮晶晶的,看着我,“我就和他说了一句悄悄话。”

“那你可不可以也对余老师讲讲这句悄悄话?”

F当真就凑到了我的耳朵边:

“我说,别怕,余老师没想要惩罚你,就是想叫你过去说说话。”

听罢,我给了他一个赞赏的表情。然后,继续问道:

“那,你刚才和小M又说了付么‘悄悄话’呢?”

我有些期待他的答复。

“我告诉小M,因为他过去拉小P,小P才会扔石头,才会不听他的话的。”

我将这个故事分享给了全班的孩子。

F同学的两句话短短的,却解决了两个班干部没解决的问题,同时还瞬间向我解释了高情商背后本质:尊重和理解。

或许我才更应该向小F学习,尊重意味着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理解意味着要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这应该是教师最核心的品质。

摘自《人民教育》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