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的朱自清

时间:2018-11-14


周超 姜璐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他的父亲望其饱读诗书并学有所成,便借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中的“自华”二字给儿子起名。在报考北京大学时,朱自清自己将

名字改为“自清”,这两个字典出《楚辞·卜居》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

    他始终认为光读书是不够的,首先要做人,要做一个清正之人。

    许多人从朱自清的那些散文名篇中得知,他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在他的散文里,有写父子之情的《背影》,有抒夫妻之情的《给亡妇》,有表儿女之乐的《儿

女》。字里行间充满真情实感,所以更加打动人心。除了这些清新流畅、恬淡从容的散文,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也让朱自清痛苦反思,并写出了不少金刚怒目的

作品。

    其实,从他的一生来看,他更是一位深具悲悯情怀的学者、时刻关心国家命运的民主战士和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对于后辈来说,朱自清没有留下什么财产,他一生淡泊名利,潜心做学问,认为做人要正派,做事要扎实,作为公民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

    朱自清在北大期间,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嗣后又参加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育演讲团。

    大学毕业后,朱自清曾在浙江、江苏的多所中学任教,继续传播新文化与新思想。在其淡雅文章的背后,还有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和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1947年,美国意图在亚洲建立其势力范围,采取对日占领政策以“扶植强有力的日本”。对此,中国国内迅速组织起反对美国扶日的运动。

    1948年6月,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当时,朱自清家境已十分艰难,更令人忧心的是,他正患有严重的胃病,体重不到40千克,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面粉意味着每月的生活费要减少六百万法币,生活会更加困难。两个月后,朱自清由于胃病和饥饿去世。逝世前,他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

    受一身正气、有拳拳爱国之心的朱自清的影响,朱家很多人以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

    朱自清的二弟朱物华任上海交大副校长时,谢绝了国家为他配置的花园住宅、小车接送的待遇,还多次谢绝增加工资,节衣缩食,教书育人,默默地为国家分忧解愁。

    朱自清的三弟朱国华,厦门大学法律系毕业,抗战胜利之后在无锡地方法院任职,任上两袖清风,廉洁自守。被迫失业后,他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开朗

豁达的胸怀教育自己的孩子刻苦学习,自强不息,报效国家。

    朱自清的儿子朱乔森是著名党史专家、中央党校的教授。他一生十分看重节操、修养,爱国敬业,廉洁奉公,生活上非常简朴,除了参加重要活动穿一身西

服外,几乎没什么像样的衣服,代步工具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生病戒烟之前,他抽的都是价格最低廉的香烟,但在对待他人或公家时却表现得非常慷慨。每次为灾区捐款捐物,他几乎都是所在教研部里捐得最多的。

    朱家没有明文写下的家规家训,也没有刻意营造的家风,但是在潜移默化中,上一辈人的言行举止对下一辈人产生了影响。朱家几代人确实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和品质。或许正如朱自清为自己更名时的期许一样,朱门上下,俱不忘“自清”。

                               摘自《青春励志》2018年总第4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