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如何扬长避短

时间:2022-05-27

“隔代教育”如何扬长避短

冯晓霞

 

只要教师多付出一份耐心和爱心,“隔代教育”家庭一定能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教育出身心健康成长的宝宝!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每天接触的接送孩子的家长中有七成左右是老人。问及原因,很多孩子的父母因为工作太忙或离异,只能把幼儿的教育、生活、学习等责任全部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被称之为“隔代教育”。

对于“隔代教育”,孩子的父母各有各的烦恼和无奈,而老人也各有各的痛和快乐。作为幼教工作者,我觉得“隔代教育”在哪个年代都存在,但在这个信息时代,只要与时俱进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手段,“隔代教育”也能发挥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多花心思、幼儿的父母和老人多配合,共同教育出身心健康成长的孩子。

 

针对“隔代教育”家庭建立微信群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微信群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老年人也对此喜闻乐见。教师可以建立专门面向“隔代教育”家庭的微信群,并针对老人眼花不方便看字,比较喜欢听语音的特点,用语音发送相关提醒信息,鼓励老人用语音进行回复,以此来提高老人进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在园的视频或照片发到群里,让老人观看、留存并转发给孩子的父母,让他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成长中的点滴变化与进步。

教师还可以在微信群中定期发一些适合老人阅读的短小精悍、观点鲜明的有关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性文章、微信推文、教育故事等,促进老人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了解和接触新的教育理念,了解现在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对照各自孙辈在家和幼儿园的种种表现,进行教育方法的改进,引领和带动老人做开通、明理的老人,通过对新的教育方法的积极尝试和实践,把孙辈教育得更好。

 

多去“隔代教育”家庭进行家访

有些孩子在行为习惯上出现了偏差,教师发现后,会及时对其进行教育,但孩子却很委屈,说是奶奶告诉他这样做的。还有的老人在和教师的日常沟通中的一些说法和做法令人费解。教师不要忽视这些情况,不能直接跟孩子说“不要听奶奶的,奶奶说得不对”,也不要直接给老人提意见,以免给孩子和老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

教师应该定期对存在上述问题的“隔代教育”家庭进行家访,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老人对孩子的教育,并针对具体情况,用老人能够接受的方式,与老人多沟通孩子的日常表现,针对孩子在园中的行为、习惯,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面对面向老人传递正确的育儿知识和理念,让老人明白教师和老人的心情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够表现得更好。当然,如果老人固执己见,教师也不要急于纠正老人的想法和做法,而应该耐心地多做几次家访,让老人切实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以及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经过教师悉心教育后的变化,从而让老人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隔代教育”家庭中的父母保持联系

有些老人年岁大了,对于孙辈的教育有心无力,只能满足于让孙辈吃饱穿暖、按时接送,其余的事情参与度很低,甚至对教育孙辈有抵触情绪。教师不要抱着“孩子的父母和老人都不管,我作为教师更管不了”的想法,而应该积极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与孩子的父母进行联系,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要知道“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在园中的表现,教师要与孩子的父母加强沟通交流,督促父母每天或隔天通过视频电话的方式与孩子通话,询问和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喜欢哪个老师、最爱跟哪个小朋友玩儿、最近学会了哪些知识等。相信通过父母与孩子的不断交流,能够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让幼小的孩子明白虽然爸妈不能陪伴在自己身边,但依然牵挂和惦念他,对孩子平时的言行也是一个很好的约束。

 

教育孩子尊敬祖辈

有的孩子存在攀比的心理,会觉得自己家的老人不如别人家的老人腿脚好、不如别人家的老人穿衣打扮讲究、不如别人家的老人疼自己,于是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家里,都会对老人说出不敬的言语,或者表现出瞧不起、嫌弃自家老人的行为。

教师应充分肯定“隔代教育”的老人在教育孙辈时的艰辛和不容易,通过开展活动或平时的课程,告诉孩子“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倘若没有老人的悉心照料和精心呵护,就没有孩子的父亲或母亲的健康成长,更没有幼儿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师可以让孩子通过每晚给老人倒一杯茶、帮老人浇花、给老人捶背或捶腿的方式,学会感恩;也可让孩子在老人的生日或重阳节到来的时候,制作孝心贺卡,并鼓励幼儿送诸如描绘老人与幼儿和谐相处场景的蜡笔画、用采集制作的树叶标本制成的拼贴画、省下零花钱给老人买老花镜等,同时让幼儿向老人道一声辛苦了,以此让幼儿从小对老人怀有感恩之心。

 

组织老人交流“隔代教育”经验

教师应该积极在班级里发掘优秀的“隔代教育”事例和典型,让老人在家长会上讲述自己是如何教育出聪明懂事的孙辈的故事,并定期在微信群中组织“隔代教育”经验丰富的老人,向其他老人传授经验、交流探讨、答疑解惑等,引导老人发挥各自的技能和特长,展现老人与孙辈互相促进的风采。

教师还可以定期给老人们“留作业”——设定每次讨论的主题,比如,如何在疼爱和溺爱孙辈之间保持理智与平衡?教育观念和孩子父母的观念冲突时该如何处理?孙辈告状父母对自己不好,老人该怎么办?……鼓励老人们集思广益,进行思考和反思,然后挑选观点新颖、方便借鉴的教育案例和经验,在老人中进行推广,以增加老人的参与感和自豪感,让老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隔代教育”中。

 

呼吁家长多陪伴孩子及老人

很多老人不会或不便开车,不能带幼儿去较远的地方参观博物馆、踏青、旅游,还有一些老人因为年龄、身体等原因,不能带孩子进行冒险和探索,比如坐过山车、开卡丁车、爬山等。因此,教师应呼吁孩子的父母不要做“甩手掌柜”,须尽到应尽的教育义务和职责。

另外,教师应该根据每个“隔代教育”家庭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号召幼儿的父母利用节假日,多陪伴孩子做老人无法做到的事;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也让家长不要忽视对老人的孝顺和陪伴,常回家看看,让老人享受到儿孙绕膝的美好时光。

只要教师多付出一份耐心和爱心,“隔代教育”一定能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教育出身心健康成长的宝宝!

 

摘自《家长》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