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焦虑并不难

时间:2018-10-12


陈伟

 

    焦虑障碍是门诊最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其成因和所有心理或精神障碍一样.要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多角度去考虑。

    生物学方面,有遗传因素,如父母有焦虑障碍,孩子同样容易得该病。心理方面,和心中负性的认知有关。从社会角度,也就是人际关系和学习工作等方面,最初的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如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总是以焦虑的方式互动,什么都不放心,告诫孩子这要小心那要小心,过度保护,或是虐待和忽视,孩子长大了容易焦虑;还有生活环境改变频繁,学习工作压力过大.或是在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下也都容易产生焦虑。

    因此,焦虑障碍的治疗同样要在医生指导下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多角度进行。

    生物学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焦虑药物,见效需要2~4周,需要定期复诊评估病情,调整药物;同时进行慢跑、步行、游泳、球类等有氧运动.每天进行30~60分钟。心理上,可进行一到两周一次的心理治疗,调整负性认知,提高应对能力,增加正性情绪.流行于美国的正念减压治疗(由佛教修行方法演化出来.类似于坐禅、念佛,可阅读相关图书自行练习)也会有效改善焦虑;社会角度,在医生指导下,调动各类资源,减轻各方面的压力,工作学习避免熬夜、突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加安全感。

    总之,全程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定期复诊调整药物,接受心理指导,养成运动和正念练

习的习惯,焦虑的治疗并不是一件难事。

 

 

 

                             摘自《家庭医生报》2018年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