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呼唤智慧

时间:2019-04-04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孩子。冰心老人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既然孩子淘气、犯错在所难免,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正确引导,这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V向。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威力,看谁能让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了个寒风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冷风不仅没把大衣脱掉,反而裹得更紧了;而南风则不同,它徐徐吹动暖风,行人顿感春意盎然,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

    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温和远比强硬更易使人接受。由此我想起《父亲的纸条》这篇文章:作者小时候非常迷恋小人书,由于家境不宽裕,没有零花钱,每次看到新出版的小人书,心里都痒痒的。一天晚上,看到父亲喝过酒回来,把上衣挂在墙上就去睡了,突然生起一种莫名的冲动.当他颤巍巍地把一张五角钱票子从父亲口袋掏出后,心里忐忑不安了好几天,发现父亲似乎没有觉察,便到书店买了一本企盼已久的小人书。看着自己喜爱的小人书一天天在增多,只顾自得其乐。一个星期天,父亲歇班,吃过早饭便下地于活了。他像往常一样,又一次把手伸进了父亲挂在墙上的衣袋。但这一次,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他只摸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如果要用钱,跟我说一声。”他吓出一身冷汗,一上午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心神不宁。父亲回来后,他躲在房间里,大气不敢出,吃饭时,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但奇怪的是,父亲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和母亲继续说着些家常话。饭后,他刚回到房间,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出来,从那以后,父亲只字未提那张纸条的事,还像从前一样爱他,并开始隔一段时间就给他一些零花钱。

    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再也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那张纸条像一道“符咒”一直沉甸甸地藏在他心灵的一隅,每每做违心的事或说违心的话时,它就会从心灵的深处浮现出来,使他不断地修正自己做人的准则。

    一张小纸条就能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不得不说,这位父亲是一个有智慧的教育者。批评和惩罚的目的是唤醒,唤醒孩子的良知,促使孩子从错误或过失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让孩子在父母和教师的威吓下,不敢再犯。如果当时父亲暴风骤雨般地给作者一顿批评、训斥、挖苦、毒打,效果又会怎样呢?也许孩子会痛彻心扉,悔过自新;也许孩子会想,反正打也打过了,错也错过了,两者互相抵消了,最初的不安和愧疚,随着家长的责骂或体罚变得烟消云散了,以后照样我行我素;也许孩子有抵触情绪,与父亲从此生分,产生逆反心理;也许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从此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大容易的。”曾经看过一期谈话类节目,央视知名节目主持人朱迅说自己原来有个坏习惯,总是到处乱放东西,尤其刷完牙不盖牙膏盖子。没结婚前,因此事父母没少批评她,可她就是改不了。结婚后,她老公发现了这件事后并没有指责她,只是说:“如果你能把牙膏盖子盖好,我会更爱你的。”结果很神奇,朱迅居然改掉了这一坏习惯。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何使批评和惩罚这剂良药既不苦口,又能药到病除;既能让孩子自觉地脱去错误的外衣,又能唤醒孩子内心强大的动力,这是一种能力、一种艺术,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本领。

               摘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总第3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