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玩手机,给孩子“有红线的自由”

时间:2021-08-04

暑假就要开始了。孩子们的暑假计划都做好了吗?暑假是孩子们的快乐时光,但却是一些家长的噩梦。因为在不上学的日子里,不少孩子开始终日与网络为伴。

 

游戏不能天天玩

游戏成瘾”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中被正式命名为游戏障碍,与酒精成瘾、赌博成瘾等一样,成为成瘾性疾病的一种。这些成瘾物质和行为本身不一定有害,例如逢年过节与家人团聚时适量饮酒助兴并无大害,但如果每天都要喝酒,就可能是疾病了。同样,孩子适度用手机上网,可以加强与同学、朋友的联系,更迅速地获取信息。但如果因为网络游戏而不顾学习和正常社会交往,家长就需要警惕了。

 

订个手机使用计划

许多孩子,特别是年龄稍微大点的孩子都明白,玩手机时间太长会占用学习、锻炼和社交的时间,也会影响视力。然而,孩子们的自控能力较差,面对手机、网络的诱惑常无法自拔。建议在家庭氛围轻松愉悦的时候,家长向孩子提出这个话题,共同制订计划,管控好孩子用手机的时间。这个计划需要双方都认同。如果孩子本来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比较多,可以一开始宽松一些,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计划应非常具体,容易实施和监管,与孩子的年龄相适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订计划:

1.时间:每天固定时间可以使用手机。

2.用量:每月限定流量,如果提前用完,不予充值。

3.内容:用手机就必须回复家长的电话和短信,允许和朋友社交、上网查资料,但不允许用手机看电影。

 

奖惩分明有效执行

制订计划只是第一步,严格执行计划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一步。任何行为管理计划都需要严格执行、奖惩分明,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制订计划时,要和孩子商量好,违反计划会有哪些惩罚,在一段时间内遵守计划会有哪些奖励。东榔头西一棒子,孩子会很快发现自己其实不需要遵守规则。

 

身教重于言传

若想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上网,家长树立榜样也十分重要。要让孩子看到,这个规则限制的不只他一个人,而是每个人在用手机时都需要适度。为此,可以制定一些全家人都要遵守的规则,并请孩子协助监督家人执行这些规则。例如,家人共同进餐时不用手机,上床后不用手机,不安装手机游戏等。

 

错误的教养方式

总会有家长抱怨自己一番苦心为孩子着想,孩子却怎么也不肯接受自己的建议。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呢?

首先,要注意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形成民主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既能恰当回应孩子的情绪需求,也能有效地给孩子的行为提要求。在对孩子给予适当关注和理解,建立愉快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同时,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合理的控制,给孩子“有红线的自由”。父母及时的监控和反馈,及时的奖惩机制,能鼓励孩子形成良好习惯,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其次,要注意几种错误教养方式。 专断-拒绝型教养方式的父母较为专制,不回应孩子的情绪需求,不给孩子任何自由。为了控制孩子,常会大声训斥孩子,甚至用暴力逼迫孩子服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容易出现情绪问题,或者以躯体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逃脱父母的高压。

放任-纵容型的家长和忽视型的家长一般不对孩子的行为提要求,他们或者完全满足孩子的要求,或者很少与孩子交流沟通,给孩子过多的自主权,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管理。孩子往往任性,不服管教,情绪控制差,到青少年期和成人期甚至发展为品行障碍和反社会行为。

 

不同年龄段有侧重

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家长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孩子沟通。对年龄偏小的孩子不满足要求就哭闹的行为,应该进行分析,判断行为的目的(功能),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回应。有时,孩子的哭闹是为了获得想要的玩具。如果父母觉得不应满足,就要拒绝,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良好行为攒积分来换。有时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但因为大人忽视了,孩子的哭闹可能就是在表达愤怒和不满,这时需要适当的安慰和补偿。父母需要学会分析孩子的行为,坚持前后一致的原则,不能因为舍不得孩子哭,或者自己太忙,顾不上管孩子,就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

大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像小孩子那样依赖父母,希望更独立自主,因此不愿与父母沟通,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父母需要给青春期的孩子足够的支持,注意观察他们的行为,保持适当的交流时间。发现孩子拒绝或回避父母时,可以多用描述性的语言,少用评价性的语言,多倾听,少建议,鼓励孩子打开心扉。当发现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当发现孩子想要冒险时,适当的陪伴与监护很重要。

总之,无论孩子年龄大小,父母都应学会通过适当的方法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从外在的行为看问题的本质,及时与孩子沟通并解决问题。

 

摘自《大众健康》2021年第7期